close



努力的她,突然冒出一句:「可惡!」我問她:「你是在罵我嗎?」「是阿!」「那感覺是啥?」終於忍不住讓眼淚直接流下的她說出:「覺得自己不值得別人關心!」

 

到這時候我就完全放心了,因為最難的部分就是讓她願意打開心房,可以看到自己封鎖自己,可以當場願意呈現「脆弱*」的自己。環顧一下大家,似乎都陷入某種不知該如何繼續的沈默著。本來我也猶豫著是否該換我自己說些感觸,可是又期待多一點其他人的回應

 

正當要整理說說自己時,突然班長LILY舉手說想說一下。因為這次她會回來也是因為班長一直不放棄的邀約,甚至為了她,差一點還跟我有一點界線上的爭執;尤其是今天中午Ham幾度反覆來不來的,讓我們對她真的是不知道該是努力還是放棄。只見LILY有點賭氣的說:「我聽到你說那些話,心裡馬上閃進Shit

!」氣的眼眶都紅的她繼續說:「我覺得你只是來這邊試探,我覺得你這次是來要把這根線扯斷,好讓你可以乾乾淨淨的離開我們,離開讀書會!是嗎?」說完這些話時,兩個淚眼汪汪的人都已經說不出話來這時候也不用說話了,我請Ham過去擁抱LILY。我們讀書會的上半段也才告個段落。

 

讀書會下半段我們開始讀書,「生命花園」第十二章~焦慮。

 

還記得當初一開始讀這本書時,對於「焦慮」這一章還沒那麼清楚。那時候白天上班,晚上好像也在兼差,參加陶姐讀書會常常是在一個又忙碌又趕的時間下。所以對於書中許多的內容,也就這樣混混噩噩的略過。一直到這幾年,不斷的在不同的時刻,不同的讀書會團體裡,在更清楚的理解什麼是「生存焦慮」,什麼是「本體焦慮」。尤其是最近還看了一本「焦慮的意義」(羅洛‧梅),似乎更透測一些所謂「焦慮」!

 

像往常一樣,我們一個人一個人輪流讀一小段。也因為我個人覺得這一章有很多可以討論的,所以在讀了一半的時候,我就請大家開始說說自己的感想。很多人談論到「道德」那段裡的「叛逆」。內容提到:「反社會行為也能讓人有一種意義感,跟一般社會行為讓人產生意義感一樣;正如叛逆是用來對抗整個文化以界定自己,而不是融入文化之中定義自己。」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經驗,也交換了一些心得。

 

而我自己這次擷取到的卻是這兩段:

「殘餘的本體焦慮也會出現於孤立、無意義、心緒不寧、不滿足或是對生命產生疑惑的等等感受之中。」

我心中不禁想著,自己這一陣子不斷的陷入對生命的質疑,對於自己付出是否有意義?導致後來有點不知道自己要怎麼做?是不是要重回社會價值下的認可?還是要繼續摸索?那種安全模式與不穩定的摸索之間,似乎就是所謂的心神不寧嗎?

 

而下一段更是很有感覺,書裡說:

「當孩子在體驗有意義的關係時,對孤立與恐懼的感受會暫時得到抒解;這是為什麼人類會花費畢生的時間尋覓和保持親密關係。越把人際關係看做是存在問題的解答,他們會變得越依賴、固執和強迫(思考或行為)。於是這種關係會陷入被拋棄的恐懼中,還會有外在依賴、低自我評價、操縱與控制、權力爭奪的情形,並固著在浪漫情調中。」

 

看著旁邊一對對的戀人,不斷上演著一些情愛過程;聽著世間歌頌偉大的「愛」時,卻又不願意去看那背後因「愛」而牽扯出的糾隔。不是嗎?渴望親密關係似乎是奠基於想要得到一生的幸福美滿;常常以愛之名來美化關係的缺憾。那種種簡化後的不堪,不也正就是現代人在關係裡受困苦惱的真相嗎?

 

可是又有幾個人願意回過頭來探訪這個真相?又有幾個人願意回過頭來看看內在的自己?到處的求取功成名就,到處的抓取關係,似乎這樣往外求的安全感才是真的,似乎得到外在的認同才是重要的!

 

可是,這真的就是你要的意義嗎?人生真的就只能這樣才有意義嗎?

 

我想,這可是值得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探索了~~

 

整整四個鐘頭的讀書會,終於在大家熱烈的討論週年慶要出遊的事件中告個段落。聽說最後有人問Ham是否真的會不來讀書會了,她說:「我想到有人這樣關心我,我一定要來的阿!」

 

我想,我也把我的焦慮又些許的放掉了一些…….

 

 

亞輝2008/1/28  01:0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sss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